市人社局介紹,天津劳务外包關於求職,即將邁入職場的新人,甚至是職場人士,都會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以下這六項關於求職的誤區,你有嗎? 1 常與別人比較 正在求職的你,是否會經常考慮,選擇什麼樣的職業才能得到周圍人的認可﹔你是否會花費很多精力關注本專業其他畢業生都去了哪裡?其實,這就是一種從眾心理的表現。 好工作是“比較”出來的,但這裡的比較並非與別人比較,而是希望求職者能比較擬求職企業所在的行業先進性、公司及部門的成長性、崗位的重要性、公司技術研發的實力、薪酬待遇、團隊中牛人的比例、工作內容的挑戰程度、工作技能的匹配程度、企業文化和市場影響力……這些縱向的比較才是評價一份工作好壞的標准。 2 簡歷越詳細越好 所謂簡歷,簡明扼要即可,附件則可相對全面些,也就是“簡歷要簡,附件要全”。簡歷中除了基本信息,還要一張能令人產生好感的標准照,這對提高面試率很有幫助。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非常重要,一定要寫,不過“熱情積極”“善於溝通”建議就不要出現了,評價最好能落在你是成長性人才上,如反應敏捷、協作性高、學習能力強、能獨立解決問題等。 附件的添加,對於簡歷有著錦上添花的作用,尤其對工作經驗缺乏的應屆畢業生來說。附件中可以包括榮譽証書、實習証明、發表文章、參與或組織的活動等。 3 海投能提高成功率 再高明的求職者也很難隻發一兩封簡歷就找到好工作了,但過猶不及,短期內投送上百份簡歷, 那就是大錯特錯了。找一份理想好工作,先從投簡歷開始,但請不要海投簡歷。從表面上來看,你獲得了更多的面試機會,但面試間隔期太短,會導致准備時間不充分,准備不充分又會導致表現不理想,表現不理想又會打擊自信,於是不得不降低預期…… 此外,不要在一家公司投兩個崗位。定位不清楚,不知道自己能干什麼,是新人求職的大忌。即使你認為自己是個多面手、綜合能力強,也要優選一個最匹配自身工作能力優勢的崗位。正確的方法是設定篩選標准,隻向符合標准的公司投遞簡歷,不要讓不符合要求的公司進入視線,以免混淆視聽。 4 准備就是背簡歷 面試前做准備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但怎樣才算是“准備充分”?有些人表示把簡歷上的內容背出來,或是准備下自我介紹就可以了,其實這還遠遠不夠。你必須上公司官網、官微,查看公司動態,包括最近公司的大會資料、公司領導的發言,形成戰略認知。然后去行業論壇,查看這家公司的產品評價、同行評議,而且還要做筆記,整理出一個大綱來。接著通過行業性網站來了解崗位工作的日常,做好工作儲備,並開始自學關鍵技能,你也可以直接找行業裡的人聊,快速了解做好這行的核心要領。最后,從自己應聘崗位的角度出發,准備一份書面資料來証明你對這個領域的理解認知,思考面試時能提出什麼有價值的問題(注意不是有價值的“建議”),因為問題能顯得自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不著調的建議隻能暴露自己的幼稚。 如果你非常希望進入一個特定的公司,獲得一個特定的崗位,那麼,你可能需要在進入這家公司之前(不是投簡歷之前),為這個公司或崗位做一些事。比如,幫助企業做推廣和產品推薦,如果能利用自己的一些資源,做一些非常有價值的事情,那就更好了。 5 面試過分謙虛 面試時保持禮貌、謙和是必須的,但不要過分謙虛,面試是提供一個機會,讓你証明自己是可以勝任某個崗位的。因此“我願意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不如“我相信自己可以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但同時我也願意承擔公司需要我做的基礎性工作”來得更好。當然,所有的自信必須要有具體案例來証明。 第一份工作,往往起薪不會太高,面試官一般會在面試后半部分,問及你的期望薪資。公司一般在薪酬問題上是有彈性的,這表明你可以去恰如其分地談。作為年輕人,好的工作機會比薪酬更重要,但這不意味著薪酬就不重要了,這個話題也並非不可觸碰。如果面試官很認可你的能力,覺得你非常適合這個崗位,就算你的期望薪資大於預算,也不會在第一時間拒絕你。 面試時,應看著對方的眼睛,保持積極、認真的態度。回答問題反應要快,語言組織要有邏輯性,復雜問題的回答要有層次。如果你能引用面試官在面試前半階段用到的術語,會給對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就像您剛才提到的……”這意味著,甚至在面試現場,你都在快速學習。 6 “我沒什麼要問了” 面試最后,當面試官讓求職者提問時,不要以為考試結束,就此可以鬆一口氣了,因為這是附加題。一般來說,面試開始和最后提問是“印象雙倍計分期”。 很多人對於最后的提問會說,“前面您說得很清楚了,我沒有什麼要問的了,謝謝”,這樣的回答,通常會把自己拽到失敗的邊緣。 那麼最后的環節問什麼呢?注意不要過多地詢問有關福利、待遇、休假、晉升的問題,你大可以問一些涉及長遠發展的問題,讓自己顯得積極上進,比如“我的團隊中成員平均資歷如何, 工作業績表現如何,最好的員工是什麼水准”“除了例行的周會,項目組成員一般還會有哪些溝通和內部的學習”“公司有沒有一些公開的工作文檔或資料庫,可以讓我事先學習”“除了必須達成的指標,公司對我應聘的這個崗位還有什麼其他期望”“公司對部門未來的發展期望是什麼”……合理且高質量的問題,會讓面試官覺得求職者更“專業”,是一個懂得“思考”的人。 (來源:浦東發布) (責編:陳晨、軒召強)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