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行业定义与分类 劳务派遣在我国又称劳动派遣、劳动力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人力资源租赁、劳动力租赁或员工租赁等,天津劳务外包在国外也被称为临时雇用服务(Temporary Help Service)。劳务派遣是指派遣单位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将与自己建立劳动关系的派遣员工派往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向派遣单位支付派遣费,派遣单位向派遣员工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雇佣关系。同时,分别用派遣员工、用人单位(企业)与派遣机构来界定三方主体。 劳务派遣使得雇佣关系中劳动者的所有者与使用者分离,将员工的单位属性和服务属性分离,即利益相关者由传统雇佣关系的两方模式转变为劳务派遣机制下的三方雇佣模式。接受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受派遣人员以及派遣组织之间的三方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表:劳务派遣雇佣关系下的三方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劳务派遣的具体形式分为:完全派遣(全程派遣)、接转派遣(转移派遣)、减员派遣、试用派遣、项目派遣、集体派遣等。 图表:劳务派遣主要形式 形式 含义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劳务派遣行业发展环境分析2008年以来,劳务派遣行业迅速发展,新注册劳务派遣机构大幅增加,但呈现出无序发展、经营状况混乱。许多劳务派遣单位同时从事劳务中介、劳务服务等业务,有的以劳务承包或劳务中介为主业,兼营劳务派遣。混业经营现象致使劳务派遣单位经营管理松散、专业化程度偏低、行业运营不规范。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于2012年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新法于2013年7月1日起实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核心内容是严格限制劳务派遣用工岗位范围;对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实行行政许可;切实维护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增加对相应违法行为的处罚。该草案提高了我国劳务派遣行业的进入门槛,将使行业无序竞争、混乱经营的局面得到改善;同时,使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提升劳务派遣工的工作积极性。 劳务派遣用工深化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是激活用人机制的一种高效率用工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完备的劳务派遣法律规范的出台,劳务派遣用工不管从规模上还是具体用工形式上都将进一步发展。劳务派遣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规范化程度将不断提高,劳务派遣业务领域专业化程度将不断加强。 劳务派遣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截至2013年,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经高达3700多万人,占到国内职工总数的13.1%。从行业分布看,绝大部分行业都使用劳务派遣工。在国民经济行业的20个门类中,有16个存在使用劳务派遣工现象,其中有11个门类中超过20%的被调查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 目前,我国采用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的行业主要是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如电信、银行、饭店、医院、邮政、家政、电力、铁路运输等服务性行业,以及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一些部门。此外,劳务派遣特别受到外资企业、优势企业和国有大企业的欢迎。 具体内容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劳务派遣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国际劳务派遣行业知名企业瑞士德科集团 万宝盛华公司 任仕达集团 中国劳务派遣行业领先企业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南方人才资源租赁中心 上海中企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 万宝盛华集团(中国) 上海任仕达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鹏劳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四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中国劳联国际集团连锁有限公司 中国劳务派遣行业竞争状况1、国有劳务派遣机构竞争力分析 我国国有劳务派遣机构整体实力较雄厚,典型企业如中智、上海外服、北京外服等机构,在行业中占主导地位。我国国有劳务派遣机构主要面向大型和中型的客户提供相对中低端的人力资源整合服务,信息化程度一般,因此该类型机构的服务收费定价相对较低。 但国企机构的服务产品的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且在中国的服务网络覆盖面较大、客户资源广泛,再者对中国的政策和人文社会环境相对熟悉,因此目前整体竞争力还较强,议价能力也较强,但随着行业的逐步市场化,由政策造就的国有劳务派遣机构竞争优势正逐渐消失,未来其议价能力也将随着竞争力的下降而下降。 2、民营劳务派遣机构竞争力分析 目前,我国劳务派遣机构中,绝大多数都以民营机构为主。在我国,民营劳务派遣机构主要是面向中小型客户,为其提供相对中低端的人力资源单项服务,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体系较不完善,且该类型服务机构在中国的服务网络覆盖面与信息化程度一般,客户资源分布不广泛,且客户类型主要为中低端客户,因此服务收费相对较低。 但由于为中国本土企业,通常对中国的政策和人文社会环境相对较熟悉。由于劳务派遣行业的门槛较低,劳务派遣行业作为中国的“朝阳”产业,将越来越被看好,随着民营劳务派遣机构数量的增加,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最终将使得机构议价能力下降。 3、外资劳务派遣机构竞争力分析 随着劳务派遣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外资劳务派遣机构对我国的劳务派遣市场虎视眈眈,争相进入中国市场,典型的企业如德科集团、万宝盛华和任仕达等。外资劳务派遣机构信息化程度较高,客户主要为高端客户,服务收费定价相对较高,且其在中国的服务网络覆盖面较小,客户资源分布并不广泛,加上对中国的政策和人文社会环境相对陌生,导致竞争力并不强,整体议价能力也一般。 (责任编辑:) |